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教育 > 科学研究

EDUCATION

科研教育

  • 在线客服

  • 预约挂号

  • 医院电话

    免费通话
    欢迎使用完全免费的网页回呼与我们通话
    开始免费通话

028-85530572

028-87852211

028-87852200

针灸结合中药外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

来源:成都风湿医院
吴仲义
(成都风湿医院,四川 成都 420019)
 

【摘要】目的 浅谈我科室采用针灸结合中药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方法 将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接治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成治疗组1、治疗组2和治疗组3,每组各20人。治疗组1采用中药外敷,治疗组2采用针灸,治疗组3采用针灸结合中药外敷的方式。观察和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3组治疗前后相互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1采取的中药外敷,治疗前后的效果并不明显,单纯的外敷药物不值得提倡;治疗组2采取的针灸,治疗前后症状和疗效比较明显;治疗组3采取针灸结合中药外敷的方式,整体效果比上述两种方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结论 针灸结合中药外敷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针灸;中药外敷;临床经验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中年女性,我国患病率约为0.32%~0.36%。关节滑膜的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踺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1]。当前,各医院治疗RA的方法多种多样,但疗效很难真正让人满意。2015年9月-2016年1月,我科采用针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了60例RA患者,临床疗效颇好,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我科室于2015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接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这些患者分别采用的是中药外敷、针灸以及针灸结合中药外敷的方式,各20例。

1.1 病例选取

将60例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其中治疗1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9.5岁;病程5个月至7年,平均4.5年。治疗2组男性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2.8岁;病程8个月至8年,平均5.4年。治疗3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5.5岁;病程1年至10年,平均7年。60例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2]:(1)手X线的典型改变;(2)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大,持续≥6周;(3)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定度>1:32;(4)≥3个关节肿大,持续≥6周;(5)对称性关节肿胀,持续≥6周;(6)皮下结节;(7)晨僵≥1 h/d,持续≥6周。以上7条中具备≥4条即可确诊RA。。

1.3 治疗方法

治疗1组:中药外敷治疗。雷公藤、青风藤、透骨草、乳香、生半夏、白术、细辛、红花、白芷、冰片等研磨成粉,加蜂蜜搅拌调匀,外敷于患处。每日更换,一周为一个疗程。

治疗2组:针灸治疗。用三棱针浅刺至出血,拔罐吸出适量淤血,使体内邪毒湿热外出,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治疗3组:针灸结合中药外敷。综合中药外敷和针灸治疗方式,先对患者部位采用针灸拔罐,其次采用配制好的中药外敷治疗。

2 疗效追踪

应用SPSS 20.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1 疗效标准

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75%,血沉及C反应蛋白正常或明显改善或接近正常。进步: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50%;血沉及C反应蛋白有改善。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30%,血沉及C反应蛋白有改善或无改善。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30%,血沉及C反应蛋白无改善[3]。

2.2 疗效比较

(1)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图片3.jpg

由表1可以看出,1组、2组及3组互相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采用中药外敷的治疗1组,治疗无效果的达到了60%,效果显著为0;采用针灸的治疗2组,有效率达到了75%,效果比较好;而针灸结合中药外敷的治疗3组,效果显著的有5人,总有效率为90%。由此可见,针灸相比中药外敷效果明显,而针灸结合中药外敷联合治疗的效果会大幅提升。

(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一般症状比较 见表2。

图片4.jpg

由表2可以看出,1组、2组及3组互相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采用中药外敷的治疗1组,晨僵、关节肿痛、活动受限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采用针灸的治疗2组,一般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变;而针灸结合中药外敷的治疗3组,一般症状治疗前后非常明显。

3 讨论

严蕊雪[4]提出在关节变形的早期可通过长期针刺和综合治疗达到修复关节功能及形态的作用,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起到明显作用。在施治上她主张分经而治,视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为辨证施治的依据,取穴精准,选穴少而精,每以手法补泻运针,以得气为度。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诊治经验,赞同上述观点,RA在早期就采取针灸等综合治疗,治疗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规避了久治不愈、越拖越严重的治疗难题。同时笔者认为,RA的诊断是成功治愈的前提条件,对症分型治疗,不仅避免了错治漏治,还能大大减轻患者的费用负担。

虽然针灸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但临床疗效通常各不相同。颜素珍和徐兰凤[5]通过对针灸治疗RA 疗效因素的分析,总结出影响针灸治疗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针灸时机、选穴、针灸方法、针灸疗程、针灸与其他疗法的联用等。因此,笔者建议各医院将针灸科作为一个重点科室,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吸纳和培养针灸操作性人才,同时归纳和整理出传统中医针灸的理论知识,将其精华为今所用。笔者相信在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攻克RA这道难关并非不可能。

参考文献

[1]唐小蓉,汪荣盛,顾军花.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中医急症,2013-5,22(5).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钱夏琪,严蕊雪.严蕊雪针药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M].浙江中医杂志,2015-11,50(11).

[5]颜素珍,徐兰凤.影响类风湿关节炎针灸效应的多因素分析[J].中医学报,2012-1,27(164).